这几天,各地气温都在逐步升高。所以,有点时间钓友就会去钓鱼。每天晚上吃过饭,我们都会畅所欲言,聊一聊当天的收获!差不多连续三天,大家都没有“空军”的情况!
但也有人很是苦恼,为啥呢?因为,水里面都是自己不想钓的鱼。听完以后,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有鱼钓就不错了,怎么还嫌弃是哪种鱼!紧接着对方答道:如果是你们遇到,肯定就不这样说了!
接着对方晒出来了照片,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是吓一跳!密密麻麻的都是鱼,个头都是指甲盖大小,所以我知道了钓友的苦恼!这些都是小罗非鱼,钓鱼的时候根本看不清漂相,饵料下去就会抢着咬,抬杆就是这些鱼!
钓到的鱼这位钓友是广东的,用他的话!这鱼没法钓了,因为广东这边,哪哪都是这种指甲罗。听完以后,让人不禁感叹!罗非鱼,作为外来物种入侵的速度真是不一样。提到了入侵鱼类,很多人除了会想到罗非鱼,再者就是清道夫和鲶鱼。
其实除了这些鱼,还有一种入侵很成功的鱼。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很多人到现在都把它当作草鱼,但实际并不是草鱼。那么这是什么鱼呢,别急请耐心往下看。在开始前,我们先来说一说第一种。
关于罗非鱼
那么罗非鱼为什么这样厉害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你就知道了!罗非鱼原产于非洲,属于热带鱼种。其属于食肉性鱼种,在自然水域中,常常以小鱼小虾为食物,坚韧的牙齿让自己吃东西一点也不费力。其行动迅速,除了攻击力比较强之外,自身防御能力也比较强。
当受到外界物种,进行侵袭或者它认为有危险的时候,就会把背鳍竖起,可千万不要小瞧它,因为它可以扎伤靠近的物种,使得自己不受到伤害。所以,在水中几乎没有天敌。之所以,它在水中比较多见,还是因为它强大的繁殖能力,个体在50g的鱼可以产卵粒,g左右的可以产卵粒。
罗非你可千万不要觉得这跟某些鱼类比较起来,根本不算什么。按照产卵量是不多,但是产卵的频率比较高。一年可以达到2-4次,算起来这就不少了!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为了保证其成活率,甚至有些鱼在口中育苗。很多物种也会以鱼卵为食,而罗非鱼专业做,就保证了鱼苗的成活,自然多的数不胜数!
清道夫
说完了罗非鱼,接着我们来说一说第二种鱼,清道夫!其实提到它,很多人都恨得慌!为啥呢,因为这种鱼很脏,往往吃水中的腐烂物。看上去黑不溜秋的,摘钩还特别的费劲,钓鱼人很是不喜欢!
清道夫这种鱼,被人称之为垃圾鱼!虽然它不招人待见,但也有着一定的优势!那就是此鱼可以净化水质。起初用它就是净化水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慢慢地发现!它的“破坏性”很强,它会偷偷地吃掉很多鱼卵。
导致水中一些体型较小的物种而消失,不仅如此。它在水中没有天敌,别看外观不起眼,但没有什么物种可以伤害它,皮不是一般的硬。其生存能力不一般,无论多么恶劣的环境都可以生存,而且在极端的情况下,没有水在太阳下晒几天,遇到水依然可以存活!
水中的清道夫顽强的生命力,让其在水中肆无忌惮的泛滥,所以在野外只要有了它的身影,这片水域就会越来越多!那么它是怎么来到自然界的呢,有一部分因素是因为放生。放生的信念虽好,但最好分清鱼种,还让它在水族箱呆着吧!
胡子鲶
这种鱼有很多的名字比如塘鲺,埃及塘鲺,塘角鱼。胡子鲶是它的统称,国内现有两种。一种为本土鲶鱼,一种为埃及进口。因本土胡子鲶,生长比较缓慢,所以不怎么受养殖户的喜好。大部分人都倾向于,埃及塘鲺!
胡子鲶这种鱼个体比较大,生长得也比较快,养殖周期短,深受养殖户喜好。起初是作为经济鱼种引进,但是因为管理不善,导致不慎流入自然界,最终成功入侵。之所以它可以存活下来,是因为其对水质要求不高。
胡子鲶臭水沟,粪坑,下水道这些地方它依然可以存活下来,而且耐低氧,条件再差也可以适应。而且这种鱼在食物不够充足的情况下,也会弱肉强食。相互残杀,最终让自己“立足”。当然这种鱼如果养殖的可以食用,如果是自然界的话,建议不要食用。常年累月的吃腐烂物,这鱼肯定没有什么营养!
草鱼“同胞”
简单介绍了上述三种入侵的鱼,接着我们来说一说今天的“主角”!它就是,麦瑞加拉鲮。为了方便阅读,我们称它为野鲮鱼。这种鱼原产于印度和孟加拉,它是印度“四大家鱼”之一,周边国家如巴基斯丹老挝和泰国,也会拿来养殖。
野鲮鱼性情比较活跃,喜欢在水中跃起,典型的淡水鱼!只因其适应能力强,所以对生存环境不挑剔,只要不是特别的恶劣,无论是江河还是溪流,甚至是水域都能活下去!当然,适应能力只是一部分,其“硬核”的地方还没有说。
鱼比如低氧情况下,它依然不会受到影响,在气压低的情况下,一般的鱼都会浮出水面,而它则不需要!自身“防御力”也特别的好,不容易被细菌侵袭,抗病毒能力很强。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鱼耐低温。
寒冷的冬季,气温零下十度,依然不会受到影响,正常在水中游动。而本土的鲮鱼基本是一动不动。这种鱼之所以“厉害”,还是因为它不挑食,属杂食性鱼类。常常以水中的浮游物,昆虫和水蚯蚓为食。
野鲮鱼还有一个“过人之处”,那就是生长得比较快。以当年孵化的鱼为例。在食物比较充沛的情况下,可以长到1斤到1斤半的样子。这生产速度很是厉害,而本土鱼在自然水域下,能长到半斤就不错了!
那么为什么要提到它,因为它来到我们国家,足足有40年了。年,起初是作为经济鱼种来养殖,一些养殖场在建设之初,没有考虑到雨水的问题。最终导致这些鱼“潜逃”到了自然界,最终在自然水域扎根!
鱼并不是说它们混到了自然界就可以入侵,实则还是因为自身比较硬。这种鱼产卵量比较大,一次产量在10-15万之间。而且这种鱼,会随着自身体重的增加,而增加产卵量!基数大了自然鱼就多了,也就彻彻底底地扎根了!
当然,个人觉得,也是因为它和草鱼长得比较像,所以让人误以为这就是草鱼。只能说是像,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那么有人肯定会问了,那这两种鱼怎么区别呢?首先我们可以从,鱼的眼睛入手。草鱼的的眼是黑白色,而这种鱼眼为红色。
再者就是从它们的体型辨别,野鲮鱼生长的极限为20斤左右,而草鱼则可以达到50斤左右。所以,遇到个头较大的鱼,超过这个数值的鱼,那自然就是草鱼了。
鱼这两种鱼子所以让人分不清,还是因为两者都有鱼鳍。我们可以从这里入手,一般情况下草鱼的比较规则平整,而野鲮鱼的则不规则,呈菱形状。看的时候要仔细看,不然很容易混淆!
鱼身上有自己的“防护罩”,它就是鱼鳞了!草鱼身上的鳞片呈草青色,而土鲮鱼则呈现暗黑色!除了鱼鳞,也可以从线条入手!草鱼的侧线明显而整齐,野鲮鱼不仔细看很难看到。
总结
虽然刚刚提及的这种鱼,不吃小鱼小虾,非食肉性鱼类!但是其适应能力强,产卵量大,同样会对本土鱼类造成威胁。因此我呼吁大家,自然水域遇到这种鱼,就不要在放入水中了,带回去吃掉它,既享受了美味,也能降低对本土鱼的危害,何乐而不为呢?
鱼这种鱼相比罗非,胡子鲶,清道夫要好得多,后三种鱼都属于“杀伤力”较强鱼,如果户外遇到的时候,就算不拿回去吃,也不要在把它们放入水中了,“合理”的处理就好了。以上就是本文分享的全部内容,看完此文您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