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哪里能治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41022/4499988.html
导语
魱鮥鱼,也就是鲥鱼,只不过前者产于海中,后者产于江中而已。
美食家沈宏非说:“鲥鱼之鲜美不仅在鳞,而且是一直鲜到骨子里去的,也就是说,鲥鱼的每一根刺都值得用心吮吸。”可见鲥鱼之美味。更准确地说,“值得用心吮吸”的不是鲥鱼的刺,而是鲥鱼的颧骨。鲥鱼的颧骨,渔民称之为“香骨”,是越嚼越香,越嚼越有味的,故有“一根香骨四两酒”之说。
原著译文
带你走进魱hu鮥luo鱼
《记海错》魱鮥鱼原文
《尔雅·释鱼》一篇中写道,“鯦,当魱”。郭璞在注解时说:“这是一种海鱼,外形似鳊鱼,鱼鳞较大,吃起来味道鲜美,美中不足是鱼刺较多,今江东地区把 长三尺者叫做魱。”我考究推断,也就是现在的魱鮥鱼。海边渔民有些称呼它为鲞鱼,这是不正确的(鲞,发音同“想”,是通俗写法的字。考据《香祖笔记·二》中载,“《山海经》中说:何罗鱼,出产在谯明山谯水中,鱼叫起来声音像声犬吠,食用鲞鱼可以治愈疟疾。如今登、莱二州每年三月,大量何罗鱼便开始溯潮而上,其味道鲜美,也就是宁波所产的鲞鱼”。王渔洋先生这个说法好像不太准确)。
“魱”字,郭璞注解其发音为“胡”或者“互”。“鮥”字,吕忱注解其发音为“格”。如今登、莱二州人往往将“魱”字读成“河”音,“鮥”字读成“洛”音,大概是“胡河”声转为“格洛”的原因,皆为古音读法。郭璞说,“魱鮥,一种海鱼”,说的就应该是这种鱼。
然而近代一些研究者认为,《尔雅》一书将魱鮥鱼和鲥鱼等同了起来,是不正确的。魱鮥和鲥鱼虽然是同种鱼类,但是不同的是,魱鮥出自海中,而鲥鱼出自江中。我们看看魱鮥鱼,其鳞片颜色纷呈,夜间观察,也是身体发光的。鲥鱼体型较小,然而鳞片颜色尤其特别。妇人们经常用它来装饰贴在两鬓、眉间或面颊上的一种花朵形的花钿。
魱鮥鱼、鲥鱼形状像鳊鱼,鳞片略大,鱼骨较多,食用的人会比较担心。《释鱼》中还写道,魱字,往往与鮥、鮛、鲔等字组成词语。《陆德明音义》一书中说,“鮥”字,《字林》中解释为:“鯦,巨救反”;“鯦”字,《字林》中解释为:“鮥,发音为‘格’,应当是‘魱’字。”然而《字林》的作者吕忱所见《尔雅》版本,是使用“魱”字代替“鮥”字,和今天看到的《尔雅》版本不同。以登、莱二州对于“魱鮥”的读音予以佐证,可知其读音应该是自古代相传而来。吕忱所见的《尔雅》版本,一定是两汉、魏晋以后的古本。
延伸阅读
一首关于鲥鱼的古诗
鲥鱼
(元)何景明
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橘未应先;
赐鲜徧及中瑞第,荐熟谁开寝庙筵。
白日风尘驰驿骑,炎天冰雪护江船。
银鳞细骨堪怜汝,玉筋金盘敢望传。
《鲥鱼》是明代诗人何景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通过咏鲥鱼,讽刺君王重口体之养而劳民伤财,重宦官小人而忘祖宗远君子。诗以颔联为中坚,首联写鲥鱼被帝王看重,颈联写营运时情况,尾联抒发感叹,都为鲥鱼入宫后赐宦官而不及荐祖庙而铺设。全诗咏鲥鱼,但不是一般的咏物,而是重在讽刺,对比之中深含讽刺,讽刺中寓对比,相互照应。
五月的鲥鱼已从江南运到北京,荔枝和卢桔也未能抢先。皇帝赏赐鲥鱼已遍及到宦官宅第。时鲜祭品已熟,有谁来主持宗庙的筵席?尽管有满天风沙送鲥鱼的驿骑仍在奔驰,遇上炎热的暑天就在江上送渔船里用冰雪护着鲥鱼。白色的鱼鳞细嫩的鱼刺实在令人喜爱,又岂敢盼望皇帝赏赐那玉箸金盘?
下期精彩敬请期待
山东易华录成立于年11月,是北京易华录的控股公司,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中国华录集团。公司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的技术研发应用,面向全国开展海洋信息服务、海洋大数据产业化、海洋数字文化和数字交通等领域的业务。公司致力于推动大数据产业和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业态、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引领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