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泥漕文化礼堂春节联欢晚会
1月19日晚,伴随着热闹的鞭炮声和虾峙特有的船鼓声,普陀虾峙河泥漕文化礼堂年春节联欢晚会拉开了序幕。
晚上6时,平方米的河泥漕文化礼堂,坐满了百余名虾峙村民。很多村民早早地赶来占座,表演还没开始,台下已经挤满了前来观看的村民,许多村民甚至站到了走廊上。
去年,虾峙在原有的两座文化礼堂基础上又新添了两座文化礼堂。河泥漕文化礼堂就是去年建设完成的,一楼为文化礼堂和公民素质讲习所,二楼为渔俗风情馆。“河泥漕文化礼堂的建设共投入资金多万,从虾峙的历史遗存、民风习俗和语言文化直观地展示了虾峙渔业近十年来的历史兴衰,更为虾峙群众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了优质的活动场地。”河泥漕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朱永仕介绍。
来自虾峙镇各社区的表演者齐聚一堂,歌唱、舞蹈、情景剧、戏曲……看似普通的节目,却充满着浓浓的“海味”。一个个表演项目全是由虾峙镇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现场还表演了极具本土特色的手工织网,并向观众送上了刚出锅的鱼鲞。
这次的晚会可不一般!所有节目都是虾峙老百姓亲手打造的。从创作到编排,大家利用空闲时间整整忙了大半个月呢!”虾峙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节目以渔文化为主要特点,展现了渔民原生态的作业方式,极具虾峙渔村特色。灵和文化中心的表演唱《十二盆海鲜》,将螃蟹、带鱼、黄鱼、鮸鱼等海鲜做成模型、“串”成顺口溜搬上了舞台,台下的观众看得直咽口水。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顺口溜由灵和社区的蒋文斌老人创作。头发花白的他创作许多具有海岛特色的顺口溜,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知道舟山海鲜,知道虾峙。
虾峙艺术团的表演唱《哥是舢板妹是缆》,用舟山方言对唱形式,充分反映了渔家情趣。“我们这个节目排练有大半月了。这次能回到老家参加‘村晚’真是太幸运了!”90后姑娘张欣瑜是虾峙凉湖人,十多年没回到家乡的她感觉家乡变化巨大。“这里发展太快了!我都不认识了。”
在《爱的奉献》歌声中,十余名长坑村老人齐齐上台,年纪轻的老人帮助年长的老人,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这个情景剧是我们长坑这些年来‘博爱家园’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长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刘优飞介绍,“看到空巢、独居老人的现状,我们通过组建互助帮扶小组,搭建爱心超市、爱心书屋、爱心医疗站等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发展博爱家园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这是我 次看‘村晚’!真有意思!”家住河泥漕的王大伯带着老伴和孙女一起观看,直到演出结束还不肯离去。王大伯竖着大拇指说:“这些节目都是我们老百姓自己演的。我感觉很自豪!”
夜色渐浓,河泥漕文化礼堂“村晚”的气氛也越来越热烈。虽然这次“村晚”没有奢华的舞台、大牌的明星,但虾峙镇的男女老少齐聚一堂,共同享受这海味十足的“村晚”。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