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二十一味》简介
《扬中二十一味》是一本以介绍扬中地方风味菜为内容的饮食文化专著,同时配套纪录片,该书与纪录片由南湖农场与南湖文化传媒承担全部出书费用,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和新闻中心,广电中心对本书编写和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该书的出版刷新了扬中四个 : 次对扬中美食进行全方位精选; 次将扬中美食做成风味文化; 次由 民资支持出版的美食文化著作; 次实现由纸质书走向电商的跨越。
扬中21味系列片之
(请在WiFi模式下观看)
清蒸刀鱼
马健
刀鱼,属于洄游鱼类,每年开春溯长江而上产卵繁殖。清朝学者钱泳在他的《履园丛话》中将刀鱼誉之为“开春 鲜美之肴”,对刀鱼的赞誉非同一般。
乍暖还寒的春天,在岛城扬中,刀鱼是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江鲜。烹饪方法主要有两种,红烧、清蒸,两者各有千秋。红烧刀鱼为“武吃”,重油重酱;清蒸刀鱼为“文吃”,原色原味。扬中菲尔斯金陵大酒店做的清蒸刀鱼,能够让人寻找到一种纯正自然的口味,真切感受到美食的诱惑。
菲尔斯金陵大酒店位于滨江新城奥体中心地带,高耸壮阔的酒店外观建筑已经成为扬中市新的地标性建筑,是扬中 家五星级商务型酒店。酒店江鲜厨师长朱江引领我们进入厨房,介绍完葱、姜、辣椒、笋片、香菇片、金华火腿等辅料后,指着篮中的六条刀鱼对我们说,刀鱼分为三种,有长江野生刀鱼,浙江湖刀,还有韩国汉江刀鱼,要做好这道清蒸刀鱼,必须要用长江中的野生刀鱼。话音刚落,只见朱大厨操起一条刀鱼,扒腮清洗,并用一只筷子从腮部插入鱼肚,清洗刀鱼骨头上的血迹, 用流水反复冲洗干净,放入盆中待用。
六条刀鱼洗好后,朱大厨开始装盘,把每条二两五左右的刀鱼装到特制的刀鱼形盘中,先后加入笋片、金华火腿、香菇片等辅料,淋上料酒,放入猪油,再撒上盐、味精、姜片等,然后放到蒸屉里,其动作十分熟练,一气呵成。十分钟左右,朱大厨打开蒸屉,轻轻地看了一下,说了句“好了”,然后端出刀鱼,挑出葱姜,把盆中汤汁倒出调味一番,再重新倒入,接着放入葱丝、姜丝、辣椒丝,慢慢倒入熬制好的色拉油,让其保持“三丝”爆香,增加鱼鳞的脆感,这道美味绝伦的清蒸刀鱼便做成了。
刀鱼以清蒸体现其鲜美,端上桌后这才发现,汤汁上还漂浮着一层薄薄的鱼油,蒸腾起的热气夹杂着鲜香直扑鼻中,那股鲜味沁人心脾,让人迫不及待地想一尝为快。夹一块轻轻放入嘴里,鱼肉肥嫩不腻入口即化,仿佛能体会到李渔所说的“愈嚼愈甘”了。如果非要找点刀鱼的不足之处,那只能说它刺多容易卡喉。一条刀鱼全身共有近千根芒刺,因此吃刀鱼时,需要格外当心。
朱大厨感慨地告诉我们,他之所以擅长做这道美食,主要和母亲有关,他的母亲就是一位做清蒸刀鱼的行家。朱大厨是扬中油坊人,每年 月份,刀鱼始从东海进入长江,一般是成群溯江而上产卵,形成一年一度的刀鱼鱼汛。而刀鱼游到了他所在的这座岛城的江段时,身体中的盐分被江水冲淡得差不多,但体力仍然异常充沛;又由于此处水流缓慢,江底平坦,十分适宜长途洄游的刀鱼栖息。因此这时,此地捕捞上市的刀鱼,体态丰腴,肉汁细嫩,味道纯正且清香无比,尤以清明节前为 。朱大厨的母亲总是在这个时候购买几条刀鱼,亲自下厨为儿子烹饪,也是采用清蒸的做法。母亲把刀鱼准备好放到锅里蒸的时候,等待的过程是一种幸福的时刻,鱼香由淡转浓, 充满整个厨房。趁着蒸刀鱼的空闲,母亲还常常焖上一锅米饭,米香混着鱼香,令他食欲大增。朱大厨小时候总忍不住频频溜进厨房,想偷偷打开锅盖,看看鱼熟了没有。此时,母亲总是打掉他的小手:“掀锅盖,刀鱼就不香了。”
小时候的一味乡愁——刀鱼,满载着朱大厨的欢乐,伴随着他的成长。长大后,他带着做清蒸刀鱼的秘诀,在家乡的这家五星级大酒店停下了脚步,在这个城市里寻找到发展的方向。因为这味乡愁刀鱼就像是他身体的一部分,时刻提醒着他,不管自己身在何处,根永远在家乡,依恋永远在母亲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