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害怕得癌症吗?那还用问,谁不怕啊!
现在这个社会,癌症病例越来越多,许多人一检查就确诊为癌症,害怕自己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很多癌症都是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吃太多垃圾食品导致的,人活着就要吃饭,为了保持健康,饮食必须要合理搭配,比如豆腐、蔬菜、鱼肉等。
在中国,鱼代表着年年有余和财富多多,有着吉祥余庆的寓意,不仅有养生保健的作用,还是家常菜中的常见食材。
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吃鱼肉特别适合,因为有关专家研究发现,每周吃2~3次鱼肉的老人相比常年吃素的素食主义者,患病风险下降了20%~35%。
总之,经常吃鱼对人体有很多好处,不仅营养丰富,还有神奇的减肥效果,医学上建议每周至少吃两次鱼类。
但是,有3种鱼是不能吃的,已经被列入“致癌名单”了,这3种鱼不仅对人体健康无益,而且容易致癌,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到底是哪3种鱼。
01鱼的营养价值到底有多高?
带鱼:作为一种价格亲民的海鱼,其营养价值却异常高。
首先,带鱼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一般的淡水鱼要高;
其次,在动物性食物中,带鱼的钙含量高居第二,比鸡、鸭、猪、牛、羊等常见肉类都要高;
最后,带鱼中含有维生素D和镁,这些成分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可以说是补钙的“一把好手”。
黑鱼:黑鱼中含有辅酶Q10,这种成分能够帮助心脏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能量,从而预防突发性疾病。此外,辅酶Q10还能保护皮肤、延缓衰老、缓解疲劳。
鳜鱼:鳜鱼的嘌呤含量很低,即使是非急性发病期的痛风患者也可以放心食用,但需要控制好摄入量,此外,鱼身上各个部位的营养价值也不尽相同。
比如鱼鳔的蛋白质含量为76-79%,脂肪含量和胆固醇含量较低;
鱼头则含有多种营养元素,包括多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钙、铁、磷元和维生素B1等;
鱼皮的蛋白质含量高达30%,富含胶原蛋白、精氨酸、谷氨酸等。
种鱼已被列入“致癌名单”,吃多了会致癌?这些才真的要少吃
1、中式咸鱼
早在年,世卫组织就将中式咸鱼列为一类致癌物,这一类致癌物是指对人类有确定性致癌作用的物质。
咸鱼在腌制过程中使用大量食盐,人体摄入过多的食盐对肠胃和心血管健康不利,更重要的是,一般在制作咸鱼时不会取出鱼肚里的脏器,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会产生一些具有致癌性的亚硝基化合物,增加鼻咽癌、乳腺癌、胃癌、食管癌等癌症风险。
此外,如果咸鱼保存不当,就很容易发霉、腐烂,滋生细菌和病毒,可能产生一些食品安全问题,不利于人体健康。
2、熏鱼
熏鱼是一种先炸后卤或者通过烟熏法制作的鱼类食品,无论是哪种制作方式,都需要经过高温烹调。
高温烹调过程中最容易生成苯并芘这种致癌物质,火候和时间的不同会导致苯并芘的含量也不同。
虽然苯并芘致癌需要一定剂量,而且通过膳食摄入对人类的影响不算太大,但是为了健康,还是建议少吃熏鱼。
建议每月食用熏鱼不超过两次,并且尽量搭配新鲜蔬菜和水果,这样可以起到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3、生鱼片
生鱼片中常常寄宿着虫卵,这些虫卵能在人体内存活长达几十年,在感染初期,可能并无明显症状,然而,若长期不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肝硬化、腹水等疾病,甚至引发肝癌。
此外,淡水鱼中的寄生虫需要在至少60℃的高温下持续加热1分钟才能被杀灭,因此,为了安全起见,我们不建议食用未经处理的鱼类。
03这3种食物是“一级致癌物”,才真的要少吃
民以食为天,每个人的饮食习惯各不相同,但为了身体健康,我们需要避免一些有害的食物。根据相关研究,以下三种食物已被列为“一级致癌物”。
首先,发霉的食物如花生、玉米、大米等,应该尽早扔掉,因为发霉的食物中可能产生黄曲霉素,这种物质具有极强的肝毒性,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一类致癌物,食用发霉的食物可能会增加中毒或致癌的风险。
其次,烧烤类食物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一类致癌物苯并芘,苯并芘是一种会危害环境并产生致癌作用的多环芳烃家族,具有极强的致癌性,已经被证实会对人体产生明确的致癌作用,加速神经系统疾病和癌症的发生。
最后,腌制食物如酸菜等,会使用大量的盐分来腌制,在腌制过程中,细胞营养物质暴露,会吸引细菌并大量繁殖,增加亚硝酸盐的形成。
特别是在刚腌制好的一段时间内,酸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很高,摄入人体后会在体内转化为一级致癌物亚硝胺,增加致癌风险。
总之,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我们应该避免食用这些已被列为“一级致癌物”的食物。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饮食卫生习惯,是我们预防癌症和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