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奇案两老板当街打架一人事后中毒死亡青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910787.html

乾隆年间,长清县城内有一家杂货店和一家鞋店毗邻而居,生意都还不错,老板间也总爱往来走动,互相开点玩笑。

这天,张皮匠的鞋店来了一个胖和尚,自称是长清寺的和尚,因佛事需要,想在张皮匠这里预订双僧鞋。

双鞋,这可是一桩大生意,张皮匠不敢怠慢,夫妻俩忙前忙后地迎接,甚至在和尚离去时,还亲自将他送到店外。

隔壁杂货店老板刘永发一看这阵势,不禁眼热了起来,也不管旁边有人没人,随口打趣起两夫妻来:“和尚,和尚,莫让进房。若是进房,当心婆娘。”

张皮匠夫妇正好送人到门口,一听这话,笑也不笑,不笑也不是,送也不是,不送也不是,十分尴尬。那胖和尚双手合十,嘴里不停地念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想着这桩大生意,张皮匠本想隐忍不发,但见旁边妻子的脸色,红一阵白一阵,无地自容的样子,忽然气恼万分,火冒三丈,指着刘老板的鼻子破口大骂。

刘老板嘴硬惯了,也容不得张皮匠当面发难,当场反唇相讥。

两人越吵越气,越气越吵,刘老板干脆撸起袖子,直接动手,一拳打在了张皮匠脸上。张皮匠也不甘示弱,用脚猛踢。

张皮匠身体单薄,不是刘老板的对手,很快就被对方打得鼻青脸肿,哼哼唧唧地瘫在了地上,半天爬不起来。张皮匠的妻子桂花见状,当场跳了起来,哭哭啼啼地叫骂不止。那胖和尚站得远远地目睹了这一切,嘴里还在不停地念着阿弥陀佛。

当天晚上回家后,张皮匠就倒在了床上,一病不起。为了让他快点康复,早日做好双僧鞋,长清寺派胖和尚和庙里打杂的前来探望,还特意送来十条带鱼。不成想,佛力无边也没能帮助到张皮匠,和尚离开没多久,他竟然一命呜呼了!

桂花痛哭不已,心想如果没有刘老板的调谑,二人就不会打架,如果不打架,张皮匠又怎么可能突然死去?

于是第二天一早,桂花就将刘永发告到了县衙,称其出言不逊,动手打人,致人死亡,长清寺胖和尚可以作证。

长清县知县叫朱竹君,此人明察秋毫,断案如神,在当地享有“青天”的美誉。

朱知县接过诉状,令仵作前去验尸,这边又令人速速将刘永发拘拿到堂。

刘永发辩称:当时双方各有纠缠,你来我往,谈不上谁打了打。说完,撩起衣服,众人一看,他的身上同样是一片青青紫紫的伤痕。

桂花不干了:明明是刘永发出言不逊在前,又不肯认错,情急之下双方才动了手。要不是刘永发胡说八道,哪会有后面的事?张皮匠更不会突然死亡,刘永发就是打死张皮匠的凶手。完了,桂花一个劲请求朱知县,让胖和尚前来作证。

听说胖和尚要来,刘永发急了,他突然暴叫道:“大老爷,不能请和尚来,和尚与张皮匠之妻早有勾搭,岂能为证?我听说昨晚和尚还专程去了张家,离开后不久张皮匠就死了,显然是二人合谋害死的张皮匠,只为双宿双飞。”

一听这话,桂花马上跪在地上指天发誓:自己与和尚并不认识,何来的勾搭?刘永发所说的完全是诬陷,就是想逃脱罪责。

两人在公堂上又吵了起来,一方说对方合谋害死亲夫,反诬旁人;一方说自己清清白白,明明就是对方打死的人。双方各执一词,吵得乌烟瘴气。

此时,没有人证,也没有物证,验尸结果也没有出来,朱知县只得令将二人同时押入大牢,等调查结果出来后再审。

退堂后,朱知县又将卷宗细细地看了又看。没多久,仵作回来了,报告朱知县:张皮匠身上确有多处被击打的痕迹,但伤在皮肉,不足以致命。但张皮匠咽喉水肿,银针刺其舌头后,出现变色反应,推断张木匠死于中毒。

第二天再次升堂,朱知县单调提审桂花,问道:“你丈夫受伤严重,为何不请大夫?”

桂花答道:“回大人,请了大夫,请的是桥头的王大夫。”

朱知县又问:“服药了吗?”

桂花答:“药方刚开好,人就咽气了。”

朱知县传人将桥头王大夫带到公堂,要其出示给张皮匠开的药方。

奇怪的是,这张药方并不是治跌打损伤的,而是收敛止泻的。王大夫称:“当时张皮匠受伤严重,但都是外伤,不足以致命。我来诊治时,他又吐又泻,所以开了一副止泻的方子。结果药方刚开好,药还没取,张皮匠就已身亡了。”

卷宗里曾提到胖和尚送了十条带鱼去张家,会不会是带鱼有毒呢?朱知县决定亲自去张家看一看。

十条带鱼已经煮了两条,一段一段码在碗里。据桂花说,为了方便服药,张皮匠当时吃了两三段。

朱知县令仵作检验鱼肉。先刺生的带鱼,银针没有变色;再刺煮好的带鱼,却是银亮亮的针进去,黑黢黢的针出来。

桂花一看,吓得人瘫坐在地上,哭喊道:“不是我下的毒,不是我下的毒。”

朱知县未理会,令差役们搜查屋内,寻找是否还藏匿了毒药。差役们一通翻找,不放过一个角角落落,没有查找到毒药。

捕快们也遍寻了城里各大药馆,询问近期是否出售过砒霜之类的毒物,结果也是没有。

如果是桂花下的毒,既然药馆没有出售过,那的毒从何而来?如果不是她下的毒,那带鱼中的毒又从何而来?

朱知县有些疑虑,想不通其中的关节,他围着屋子边走边想,不时低头,不时抬头。突然他望着屋顶横梁上的燕子窝不动了,过了半晌,才问桂花道:“这燕子窝平时有燕子进出吗?”

桂花颤巍巍地回道:“以前有,可不久前,也不知怎么的,就再没有见过燕子了。”

朱知县点了点头,令桂花将剩余的几条带鱼将之前的方法一并煮了,煮好后,放在屋内中堂饭桌上。然后让众人全数出屋,只留他一人在屋里观察。

大约一炷香的时间,门外的人听见朱知县喊“进来”,这才又重新进到室内。

朱知县让人找来一条狗,将那碗还带着热气的、香喷喷的带鱼放在狗的面前。闻着香味,大狗如饿狼捕食般大快朵颐起来。不一会儿,满满一碗带鱼就被吃得干干净净。

只见那大狗,一开始还在舔嘴,过了一会,就躺在地上满地打滚,嘴里不停地吐着白沫,后腿使劲地蹬着。再一会儿,狗死了。

众人惊讶不已,朱知县却了然于心。他命几名差役用木棍将横梁上的燕子窝捅下来。

谁想到,几棍子下去,燕子窝没有掉下来,反看见里面爬出来一条大蛇,还在吐着蕊。差役们七手八脚,几棍子下去将这条毒蛇打死了。

朱知县指着地上的死蛇道:“这条毒蛇平时是吃地鼠为生,吃饱后就在燕子窝里休息。那天张皮匠的妻子将带鱼端上桌,香气弥漫上升,被这东西闻到了,它伸着头垂涎三尺,流下的毒液刚好滴落到带鱼碗里,最终导致了张皮匠中毒身亡。”

一场因斗殴引起的致死案,终于真相大白了。刘永发因出言不逊、诬陷他人,被杖一百,以示惩戒,其余人无罪释放。

那胖和尚得知案情的真相,仍是念道一句“阿弥陀佛”。

读后感:

古代,因中毒发生的命案很多,由于技术手段的落后,给破案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如何破解此类的案件,完全依仗于官员们丰富的经验和长期积累的审毒知识。

也正是由于各种各样的中毒案件,人们很早就总结出各种食物的之间相生相克的原理,比如明朝许进妙审的中毒案,让人知道荆花与鱼共食有毒等等。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另外一个启示是:人与人之间是要有界限的,开玩笑也要分时间、分场合。

我们常用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来维持朋友之间的亲密和营造轻松活路的氛围。但玩笑,是玩耍嬉戏的言语和动作,本身就带有捉弄、恶作剧的属性。所以开玩笑更应该掌握一个度,要适当得体。

刘永发和张皮匠素来很好,也常爱开玩笑,但刘永发不分场合,当着和尚和张皮匠妻子的面,开了一个玩笑。在张皮匠看来,这已经不是一个玩笑了,而是人身攻击和诋毁,怎能不生气?

玩笑牵扯到个人的隐私的忌讳,性质已经完全改变,也会让对方觉得没受到足够的尊重。

幽默的口才是阳春白雪,拙劣的玩笑只是一滩烂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iyua.com/dyjz/117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