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科书上是这样介绍地球的:一颗椭圆形、不规则的蔚蓝星球。这一句话就简简单单地概括了地球的形状以及颜色。小时候刚看到地球的图片时,我们心中都不禁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不是地球吗?为什么会是蓝色的呢?”,直至学到了地球的格局分布,我们才恍然大悟,“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共同构成了地球的表面模样。
在地球上居住了将近万年,对于陆地上的情况都掌握地七七八八了,21世纪后,人类已经步入了现代社会,拥有强大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他们不满足于现况,因而将目光投向了那片更加辽阔的领域:海洋,希望能从中获得更多的资源,帮助人类的实力更进一步。
海洋又分为深海和浅海,水下米以上的称之为浅海,水下米以下的就是深海领域了。近年来,人类在浅海领域的活动越加频繁,捕捉海洋生物、开挖石油井口等等,在一定程度上确实缓解了资源紧缺的状况。但是至今,哪怕已经研发出功能强大的潜水艇,人类依旧不愿前往深海领域活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样有两方面原因。
之所以将水下米划分为深海领域,是因为水对光产生折射作用,使得阳光无法到达水下米处,那是完全漆黑的一片区域,真正的伸手不见五指,海水冰冷至极。而且那里的压强非常大,可以轻易地将你压成肉饼。可是奇怪的是,根据观测发现,这种环境下居然有生物生存,真的是不可思议。
深海领域流传着诸多神话传说。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去年上映的美国好莱坞大片《海王》,由温子仁导演制作,声称是DC电影公司的翻身制作。此部影片正是借鉴了民间创说,设定深海处存在传说中的“圣城”亚特兰蒂斯城,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故事。
由于以上的两种原因,再加上潜水科技产品正处于完善阶段,因而很多国家都不愿意充当“领头羊”,不愿率先前往海洋深处执行探索任务。正因为如此,深海领域对于人们而言,依旧是一个未解之谜。
不过,最近的一些发现却在逐渐刷新我们对深海世界的认知。虽然人类无法前往深海世界,但是并不代表着深海世界不会与陆地社会有所接触。近日,有渔民捕捉到一条奇怪的带鱼,背鳍呈红色,体型极其巨大,需要4名渔民才能将之托起,专家为之取名为勒氏皇带鱼。
然而,这条人们眼中的“带鱼王”并不属于带鱼的种类,而是皇带鱼。据悉,皇带鱼属于深海海域的生物,勒氏皇带鱼在这种族中排行第二,成年的勒氏皇带鱼体长一般有6米,体重会超过公斤。这种鱼类生物真的超乎我们的想象。
既然如此,为何勒氏皇带鱼会出现在浅海领域?对此,专家给出的解释是,可能是板块与板块之间的活动频繁,从而导致深海领域的鱼类生物受惊,不断地往上游。假如没有估计错的话,在往后的一段时间里,还能发现更多来自深海的生物。这一点能够极大地扩充人类的认知宝库。
另外,专家还有一个大胆地猜测,假如以上的假如是真的,勒氏皇带鱼或许还有预报地震的功能。若是有勒氏皇带鱼出现的地方,或许就会有地震发生。朋友们,你们对此怎么看?勒氏皇带鱼真的有预报地震的功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