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央视大门后,为了讨好母亲而改名的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有的人只有爸爸疼,有的人只有妈妈爱;倪萍的原生家庭也不完整,但她不仅不缺爱,还特殊地拥有一个半爸爸。然而,父母的离异,也带给了她新的煎熬,尤其是在她进了央视之后。不过,在那之前,她也是个被亲戚的爱所包围的山东大妮。01倪萍本不姓倪,她爸叫刘世杰,所以最开始她叫刘萍。她与姥姥关系特别好,巧的是姥姥也姓刘,叫刘鸿卿。虽然祖孙俩关系好,但倪萍父母的关系那是相当差。倪萍5、6岁时,她爸几乎不回家,回家后的大部分时间,都将用来与她妈吵架。除了吵架,这对夫妻根本没有话可说,过不了多久,父亲又会再度消失。因此,倪萍对这个父亲并没有太多好感;而整日操心家庭、打拼事业的母亲,无疑更让倪萍敬重。她也看得出来,父亲不在家的时候,母亲会更开心一点。可更让她纠结的是,自己和哥哥单独与父亲在一起时,父亲也很开心。彼时的倪萍还不懂离婚是什么意思,但她觉得父母要是各有一个家就好了。如她所愿,这对名存实亡的夫妻,在她10岁那年终于离婚。倪萍跟着妈妈回到姥姥家生活,而这里的亲戚都对她特别亲切。主要因为大家都想帮忙弥补她缺失的父爱,想为她打造一个快乐的童年。在此之中,姥姥的表现尤为出色,会经常背着倪萍出去玩;而看到邻居的父母双双拉着小孩的手在院子里走时,姥姥会立马夸张地转移倪萍的视线。要么带她去买根冰棍儿,要么就是给她几分钱,让她去看看会儿小人书。姥姥如临大敌般的举动,其实倪萍一直没能理解,因为她与父亲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亲密。在倪萍的记忆中,她只与父亲去青岛的中山公园转过一圈;父亲在前面推着车子,她和哥哥就只是跟在后边走,交流并不多。言语不多的父亲偶尔说上两句,倪萍却从来记不住他究竟说了什么。每次见面都像是完成任务,见过一面之后,倪萍就匆匆忙忙离开。但姥姥却不会放过她,总是会盘问她:你爸说了啥?领你们吃的啥?你爸穿的啥?你爸胖了瘦了?你爸笑了哭了?倪萍很是不耐烦,她完全不记得,也根本不想记得。在她妈妈和姥姥的描述中,她爸又好又坏,就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倪萍问过姥姥,究竟哪个才是真实的爸爸,她姥姥回答的很有意思;你妈说的一半儿和我说的一半儿,再加上你自己见到的一半儿,就是你那个真爸爸。在这一个半爸爸中,倪萍选择相信姥姥的说法。从此,爸爸在她的心目中正直、良善且清高,只不过他和妈妈合不来而已。当然,这并不代表妈妈就是不好的,她这些年来的付出,倪萍都看在眼里。所以她与母亲更加亲近,堪称相依为命,但孩子总有要远航的一天。02倪萍凭借着全市第一的成绩被山东艺术学院录取后,迫不及待地飞到了妈妈单位。谁料妈妈并不在,于是她坐在工位上等待,结果遭受到了旁边徐叔叔的打击。徐叔叔正在吃饭,用红烧带鱼就着米饭,吃得津津有味。同时,他还用看不起且同情的语气,对倪萍说:你妈妈是我们这儿带饭最差的一个了!可能他觉得这话没什么,可17岁的倪萍心里却十分反感,但出于礼貌她没有怼回去。她只在心中暗想:你知道我口袋里装的是什么吗?录取通知书!我将来挣了钱,会让我妈变成在这里吃的最好的人。她妈妈回来后,对发生了什么一无所知。而倪萍偷偷告诉她自己被录取的喜讯后,她也没有表现得很高兴;她只是淡定地带着女儿吃了顿好的,而自己依旧吃的是带的饭。两块不大的剩馒头,待在饭盒角落的一小堆白菜豆腐,还有泡在里面的一块萝卜咸菜。倪萍记不得父亲在公园里说过什么,却对母亲这天吃了什么记得很清。她还知道,母亲其实不愿让她去当演员,也不愿让她离自己太远。但没办法,当时青岛规定家里只能有一个孩子留在市里,其他孩子都要下乡。倪萍的哥哥已经有了稳定工作,所以下乡一事就落在了她头上。可她妈又怕她太没心没肺,一冲动就找一个当地的农民小伙儿结婚了。妈妈确实了解女儿,倪萍后来的第一段婚姻,就是因为她赌气才有的。眼下,她妈只能勉为其难让她去学演戏,总比下乡要好。开学前的日子里,倪萍发现妈妈就像变了一个人;她总是很早下班,又总是欲言又止,倪萍觉得,她一定是想与自己多待一会儿。可倪萍偏偏害怕与她单独相处,和妈妈在一起时会紧张、笨拙,不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倪萍更怕的是,不小心说错的话会引起她的伤心事,然后她会倒出17年里独自吞下的苦水。这份苦,倪萍觉得脆弱的自己一定承受不住,所以她总是避开妈妈。有一天,家中突然不见妈妈的身影,倪萍在她常坐的礁石上找到了她。妈妈终究还是哭了,相依为命多年的女儿就要离开自己,怎么能不哭?倪萍也哭了,但她的哭很复杂,带着些心酸,因为她妈妈其实更宠爱哥哥。所以她心里很酸:妈,我走了家里还有哥哥呢。真要换你哥哥走,我也就放得下了。你不是一贯偏心眼,向着我哥哥吗?妈妈没有接这句话的话茬,而是正式地对倪萍一通嘱咐。一番话中涵盖了一位母亲对女儿最本质的厚爱,以及对社会最彻底的担心。倪萍也因此产生了一个想法,拿着户口本去街道派出所干了件大事。她把原名中的刘,换成了母亲的姓:倪,这对母亲也是一种讨好。因为她没有办法,也不懂如何该用言语来抚慰母亲的心;所以她采用了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小心翼翼地讨好母亲。就像是:妈妈,你看,我跟你永远站在同一边,不要害怕我会离开你。又像是:妈妈,我知道你这些年来的不容易,我选择姓倪而不是刘。更像是,妈妈,别只疼哥哥了,我明明更向着你。倪萍和哥哥可惜,改名一事,倪萍也并没有从母亲那里收获什么反馈。她反而从父亲那里,收获到了不一样的东西。03随着倪萍越来越成功,她整个人变得愈发宽容;她对父亲的态度也变了,为他做了很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她走进央视成为专业主持人后,倪萍这个名字却令她备受煎熬;我断定,我做了多少年主持人,父亲的心就被搅了多少年。倪萍的父亲早已再婚,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其他儿女。他肯定没想到自己与前妻的女儿会成为著名主持人,更没想到她真的从刘萍成了倪萍。倪萍在央视春晚舞台上眉飞色舞地主持时,背后却藏着父亲不为人知的心酸。他听说女儿在电视上工作,所以成了最早买电视机的那批人;仿佛把电视机搬回了家,就等于是把女儿搬回了家。明明有个这么出色的女儿,但父亲却无法骄傲地告诉别人,这是我的女儿。因为他没跟别人说过女儿改名的事,所以他没有勇气再指着电视跟别人解释。他的平静生活里泛起了苦涩的涟漪,从此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他一面为自己的亲生女儿在电视上的风采而自豪,一面为字幕出现的倪萍而难过,他的灵肉遭受着别人看不见的折磨。但与此同时,他也是倪萍最忠实的观众,将女儿主持过的节目记得一清二楚。然后,父女俩打电话时,便不再像之前一样无话可说。倪萍主持得如何,主持时穿了什么衣服,如何被报纸评价......这些话题让倪萍觉得父亲变了,居然变得和母亲有点相似。倪萍主持完93年春晚,回到宿舍后,就接到了父亲打来的电话。她打起精神给父亲热热闹闹地拜了个年,却只换来对面长久的静寂;最后,她才等来父亲苍老的声音:早点睡吧。这让倪萍心里更受煎熬,她感到愧疚且悲伤。就好像自己无论怎么努力,倪萍这个名字依旧横在中间。一直以来,倪萍给父亲写信或打电话时,都只敢把自己叫做小萍。但她在全国人民面前自信地喊出倪萍二字时,戳的依旧是父亲的心。我这个女儿究竟给他这个做父亲的都带来了些什么?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无尽的思念,无尽的牵挂,无尽的追悔。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有时候做儿女的夹在中间其实更不好受。有些离异家庭的孩子就像挑着一杆秤,小心翼翼、颤颤巍巍,生怕有一方会觉得不公。其实倪萍已经做得很好,她尽了自己所能,守护着母亲,也与父亲进行了和解。家长有时也要体谅孩子,毕竟孩子并没有错,上一代的爱恨情仇,就留给上一代自己去解决。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悲欢并不容易相通,理解与体谅才能真正地增进感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iyua.com/dyzq/146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