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注定一生都要与食物相伴。这一辈子可能有50吨或者更多的食物进入我们的身体,并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吃才能让身体更加强壮健康呢?
吃海鱼还是吃河鱼?
鱼类的营养成分
鱼,有淡水鱼和海鱼之分。淡水鱼,常见的有鲫鱼、鲤鱼和草鱼;海鱼常见的有带鱼、大黄花鱼、小黄花鱼、金枪鱼、三文鱼等。鱼类中含有丰富优质的蛋白质,且脂肪含量低,仅占鱼肉的1%~4%,一般为不饱和脂肪酸;鱼类中还含有大量的钙、铁、磷等矿物质和维生素A、维生素D、烟酸等。鱼类肉质细嫩,其所含的营养价值极易被人体吸收。
一般来说,海鱼比淡水鱼更有营养,味道也更胜一筹。这主要是因为海鱼比淡水鱼游动范围更广,力度更大,使得它的肌肉更结实而富有弹性,味道更鲜美。
海鱼的食疗价值
深海鱼中含有丰富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ω-3不饱和脂肪酸,这些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其中,EPA可使血脉扩张,血小板聚积,改善血管通透性。DHA具有控制血脂的作用。二者都可以促进脑细胞发育,防止冠脉痉挛和动脉粥样硬化。
海鱼中最常出现在人们餐桌上的即黄花鱼和带鱼。其中,黄花鱼每克含蛋白质17.6克,还含有铁、钙、磷、维生素等,且含有的丰富微量元素硒。
吃海鱼,以清蒸或者清汤涮为宜。这样能 限度地保留鱼的营养成分,使其发挥功效。
海鱼,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海鱼以其鲜美的味道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捕获了众人的胃口。但是,海鱼真的是吃得越多越好吗?似乎有必要考虑一下海鱼的安全问题。
众所周知,海洋中也存在环境污染,包括重金属污染、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等。通过食物链的富集,鱼类特别是位于食物链顶端的食肉鱼类,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铅、镉、汞等在鱼类体内聚集,其浓度甚至达到水中的数百至数千倍。如果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将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
因此,我们在利用海产品的营养价值时,也要认清受到污染的海鱼对健康的潜在危害。吃海鱼,不是多多益善。如今的环境污染问题极其严重,即使是在大自然中生长的动植物,也很有可能会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在体内富集对人体不利的物质。人们不能一味地相信大自然中的就是 的,如果不加选择地食用,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疾病。
小贴士:如何吃鱼更健康
不吃或少吃鱼头、鱼皮和内脏。因为污染物一般蓄积在肝、肾、肺等内脏组织,肌肉中含量较低。比如,镉在鱼类中的富集部位表现为内脏>骨骼>鳃>肌肉。
尽量食用体积较小的鱼类。因为体积较大的肉食性鱼类处在食物链较高阶层,体内富集的污染物较多。
搭配吃些蔬菜、水果。在吃海产品的同时吃些西兰花、西红柿、香菇、苹果等蔬菜和水果,有利于污染物的排出。
红肉与白肉,到底哪个更好?
红肉与白肉都是肉类,都富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但是,红肉与白肉相比较,二者在脂肪含量上有明显差别。
红肉与白肉的分类
红肉,主要是指烹饪前呈现红色的肉,包括猪肉、牛肉、羊肉等,这是因为哺乳动物中含有肌红蛋白,肌红蛋白用来传输氧;而烹饪前为白色的肉叫白肉,比如鸡、鸭、鱼、贝等。
当然,这种分类方法也是有漏洞的,比如三文鱼本身也是红色,但它属于白肉。红肉的特点是肌肉纤维粗硬、脂肪含量较高,而白肉肌肉纤维细腻,脂肪含量较低。
红肉与白肉都是肉类,都富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但是,红肉与白肉相比较,二者在脂肪含量上有明显差别。
首先,红肉中脂肪含量高,尤其是猪肉。每克猪肉中脂肪含量高达30.3克,而克鸡肉中脂肪的含量仅10克左右,只是猪肉的1/3。即使是瘦猪肉,所含的脂肪还是很高的。
二是红肉的脂肪多为饱和脂肪,不饱和脂肪的含量却比较低。如牛肉中的不饱和脂肪仅占脂肪总量的6.5%,而在鸡肉的脂肪中,不饱和脂肪占24.7%,是牛肉的近四倍之多。
大家都知道,红肉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是很多疾病的罪魁祸首。调查显示,红肉摄入量高的地区,居民的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既然如此,红肉是不是就不能吃了呢?
以白肉代替红肉
前面说过,红肉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含有肌红蛋白。与白肉相比,红肉中富含铁、锌等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B12、烟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磷等。这些成分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尤其是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对于基本不食用红肉的人来说,应该加强其他的补铁方式。
每天吃红肉量控制在克以内。经过加工的肉质食品添加了防腐剂,容易滋生细菌,食用后患病风险更大。而如果每周吃2~4次鱼,则会降低患癌症的危险。因此, 以白肉代替红肉,适量补充新鲜的、经过蒸煮的红肉。
改善饮食结构,预防癌症
为了预防癌症,人们 改善饮食结构,红肉不能多吃,此外要多食水果和蔬菜。蔬菜、水果对人体起着始终如一的保护作用。特别是胡萝卜、西红柿、十字花科蔬菜、大蒜、洋葱、土豆、柠檬、葡萄、大豆、浆果类等,它们大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抗氧化剂、矿物质等。蔬菜还能补充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和大量 ,而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及时排出粪便及大量有毒物质。
盘点吃肉的种种误区
误区一:“海鱼好,要趁新鲜多吃”
总的来说,鱼肉要比牛羊肉好。首先,鱼肉的蛋白质非常好消化;其次,鱼的脂肪总量少,类型很好。而且深海鱼中所特有的ω-3脂肪酸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但并不是说鱼肉好,就要多吃。深海鱼中有一种物质叫嘌呤,它在深海鱼中的含量比在河鱼中的含量多得多。这个东西在体内代谢成尿酸。尿酸在体内蓄积多了,就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导致血尿酸增高。之后,还会引起痛风甚至痛风性肾病。
海鱼一周可吃两次,一次不超过半斤,烹饪方法以清蒸为 。趁着新鲜吃的说法也太过 ,譬如生鱼片可以吃,但是一定要处理好,因为现在鱼的污染很严重。据我国对南方淡水鱼的调查,鱼身上沾着细菌和寄生虫的比例很高,有的甚至高达60%~70%。这些细菌寄生虫通过高温是可以杀灭的,所以吃熟的安全。
此外,建议大家做鱼前, 用清水泡一泡。因为鱼刚刚杀死,身上的细菌寄生虫并没有死,泡一泡,静止一段时间后,细菌死亡的就多了,而且鱼肉的口感也会好一些。
误区二:“鸭子油厚,尽量不吃”
很多人持有这种观点:鸭子,尤其是烤鸭,出油很多,因此要少吃。但烤鸭又非常美味,喜欢的人很多。所以说鸭肉让人又恨又爱。
对于如何吃鸭肉,我们要客观看待。鸭肉的好处是容易消化,味道可口;鸭肉里的脂肪油和橄榄油成分相近,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较高,因此鸭肉还是不错的。
对于鸭肉的高脂肪,我们可以控制一下,譬如每次吃烤鸭时不要吃太多,也不要经常吃。麻辣鸭脖这类食物,也不能常吃。此外,在做鸭肉时,尽量选择低油的方法烹制,鸭汤尽量少喝,因为里面的营养不高,脂肪含量却很高。
误区三:“猪肉越鲜红越新鲜”
这纯粹是误区,因为在自然情况下,猪肉不可能呈现鲜红的颜色。新鲜的猪肉是淡红色、粉红色,时间长了会变成暗红色、褐红色。
如果猪肉呈鲜红色,肯定是用了一些违禁的东西,比如硼砂,硼砂对人体是有害的,摄入超过一定量会致癌、致死;还有些人用一氧化碳包装猪肉,使肉色鲜红;还有用亚 盐使肉色鲜艳,但亚 盐是致癌物质。
小贴士
在家做红肉时,可以先将红肉略煮,然后放入冰箱冷冻至白色的脂肪凝固,然后将白脂去除,重新烹调,可极大降低脂肪摄入;吃红肉时搭配粗粮,能降低胆固醇的摄入。
猪身上不同部位所含的脂肪量也不同。想少摄入脂肪,选猪前后腿肉、里脊肉要比五花肉、梅花肉(上肩肉)好;选牛腿肉、牛腱比选牛小排好。
每日饮食口诀
一个鸡蛋一袋奶,七两水果一斤菜
鱼禽瘦肉各一两,少盐少油受崇拜
谷薯杂豆吃七两,过量饮酒死得快
食物每天二十种,大豆坚果也要爱
七八分饱要记牢,每天运动春常在
大家记住了吗?
那就照着做吧!
精文精选文章推荐:1.卧室的这个东西竟害了一家人!你家里也有!
2.震惊!我们最常吃的豆腐,吃对了是宝,吃错了是毒药!
3.紧急通知,别让老人去免费领鸡蛋了!央视已曝光!
(文章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天天本草堂天天本草堂作为中国公益养生的代言人,致力于每天传递优质的健康养生知识,提供专业医师在线坐诊咨询,并定期免费派送健康好礼。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