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有故事的农村“老光棍”
文:姜德照
图:来源网络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胶东农村很多男人打光棍,也就是讨不到老婆。基本都是因为村穷、家穷,自己没本事。这种现象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山区村庄比较普遍。当时在我们村,也就这么一户人家吧,姓吴,名字我真想不起来了,他是名副其实的“老光棍”,我小时候的印象,他那时候也就有四十多岁,还是自己一个人过日子,住在离我家挺远的村西一个矮趴趴的房子里,房子没院墙,只是开了两个小南窗的三间正房吧。
这位“老光棍”其实并不是一开始就找不到老婆,据说年轻的时候,找到的老婆还挺漂亮的,可这家伙就是怪,一憋气把个老婆气晕了,跑回娘家不回来了。他的这个漂亮老婆,起初是看上了他长的相对比较帅,家庭也可以,没想到过门了,发现这个人真是个怪人。他老婆爱俊,喜欢每天在脸上涂抹点“雪花膏”之类的化妆品,他就没个正眼看人家女人,还一个劲地嫌弃人家脸上有股子怪味。在街上,两个人 路吧,按理是一对年轻夫妻,长得都不难看,在路上肩并肩走着,可能就是一对靓丽的风景。他可不这么认为,非要走在老婆前面,还嘴里念念有词道:“前面走,后面跟;跟不上,打离婚”。就这些怪异的举动,活生生把个漂亮媳妇给生生气跑了。村里人也开始把他的“前面走,后面跟,跟不上,打离婚”当成顺口流,大人嘟哝,小孩唱,这家伙就没有女人再跟他了,就一直这么“打光棍”下去了。
年轻时候出过这些事情的他,以后就继续怪异下去了。在生产队上山干活,他也不认真出力,每次生产队长安排活,都把他分配在一群老娘们堆里,认为他干活不利索,把他当成娘们看待了。他也不觉得难为情,这帮生产队的妇女们把他当猴儿一样耍,他也不生气,顶多哼哼几句:这帮死老娘们。因为干老娘们活,工分也不高,女人都是半劳力,男人是正劳力,一天记10个工分,他就是5分,年底开支也拿不回家几个钱。他也不太在乎,跟个真侠义一样。时间长了,没人给他介绍对象,也就一直单下去,成了“老光棍”,他的怪癖也就日益多了起来。别人家从生产队分的玉米,都是到磨房磨成玉米面,糊饼子熬玉米稀饭,他倒好,说是直接把玉米粒在锅底火里烧着吃,说真香。他这吃法到简单,省略掉玉米加工环节了,可这哪里是居家过日子的道啊!更有甚者,他还在自己土胚炕头上,挖个坑,把做饭的大铁锅栽进去,直接在炕上作饭吃,不用下炕了。有一次,村里小卖部拉来了一车鲜带鱼,村里家家户户都买回去,不是煎着吃,就是熬着吃,炸着吃。他也说自己好好吃了一顿。带鱼直接不洗就放到锅里,与苞米饼子一起熬,真是原汁原味,一顿好吃。天啊,那带鱼身上带着黑糊糊的泥味,不洗都下锅了,这熬起来,会是一股泥腥味和其他难闻的气息呢,怎么能吃下去啊?这“老光棍”着是个怪人。
其实,我在村里那几年,还是个小孩子,与他几乎没有什么接触,见到的只是他一年到头穿一身脏兮兮的黑衣服,从身旁走过。多数事情是老人们说的,后来,没有人再谈起他,好像在很多年以前,他已经不在人世了。
作者简介:姜德照,男,鲁东大学法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中国公文文献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中国写作学会会员,山东写作学会理事,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散文集三部,发表论文60多篇,文学作品数十万字。
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