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是人体最重要的三大能量营养素之一,我们身上的毛发、皮肤肌肉、骨骼等都由它组成,免疫细胞、免疫组织和免疫器官也都是由它构成的,人体若缺乏,各种问题也会接踵而至。
肉类食品(畜肉、禽肉和水产品)属于动物性食物,能为人体提供优质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部分维生素,是人类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畜肉
肉类
食品
禽肉
猪、牛、羊、马等牲畜的肌肉、内脏及其制品
鸡、鸭、鹅等的肌肉、内脏及其制品
一.畜禽肉类的营养素种类及特点
1.蛋白质
畜禽肉蛋白质含量约为10%~20%,属于优质蛋白质。动物的品种、年龄、肥瘦程度及部位不同,蛋白质含量有较大差异,如猪肉蛋白质平均含量为13.2%,猪里脊肉为20.2%,而猪五花肉为7.7%,牛肉和鸡肉为20%,鸭肉为16%。
2.脂肪
畜禽肉中脂肪含量同样因牲畜的品种、年龄、肥瘦程度以及部位不同有较大差异,如猪肥肉脂肪含量高达90%,猪前肘为31.5%,猪里脊里肉为7.9%,牛五花肉为5.4%,瘦牛肉为2.3%。畜肉中脂肪含量以猪肉 ,其次是羊肉,牛肉和兔肉较低;在禽类中鸭和鹅肉的脂肪含量较高,鸡和鸽子次之。禽内脏中脑组织的脂肪含量 。
畜肉类脂肪以饱和脂酸为主,动物内脏含较高胆固醇,如每g猪脑中含量为mg,猪肝mg,猪肾mg,牛脑mg。与畜肉相比禽肉类脂肪含量较少,并含有20%的亚油酸,易于消化吸收。
??????????
3.矿物质
畜禽肉矿物质含量为0.8%~1.2%,瘦肉中的含量高于肥肉,内脏高于瘦肉。畜禽肉和动物血中铁含量丰富,且主要以血红素铁的形式存在,生物吸收利用率高,是膳食铁的良好来源。牛肾和猪肾中硒的含量较高,是其他一般食物的数十倍。此外,畜肉还含有较多的磷、硫、钾、钠、铜等。禽肉中也含钾、钙、钠、镁、磷、铁、锰、硒及硫等,其中硒的含量高于畜肉。
??????
4.维生素
畜禽肉可提供多种维生素,其中以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A为主,尤其内脏含量较高其中肝脏的维生素A和核黄素的含量特别丰富。维生素A的含量以牛肝和羊肝 ,维生素B2则以猪肝含量 。
二.水产品的营养素含量和特点
水产品可分为鱼类、甲壳类和软体类。鱼类有海水鱼和淡水鱼之分,海水鱼又分为深海鱼和浅海鱼。
1.蛋白质
鱼类中蛋白质含量因鱼的种类、年龄、肥瘦程度及捕获季节等不同而有区别,一般为15%-25%。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 酸,尤其富含亮氨酸和赖氨酸,属于优质蛋白质。鱼类肌肉组织中肌纤维细短,间质蛋白少,水分含量多,组织柔软细嫩较畜、禽肉更易消化,其营养价值与畜、禽肉相近。
其他水产品中河对虾、章鱼的蛋白质含量约为17%,软体动物的蛋白质含量为15%。
2.脂防
鱼类脂肪不饱和脂酸丰富(占80%),熔点低,消化吸收率可达95%。一些深海鱼类脂含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高,其中含量较高的有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具有调节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辅助抗肿瘤等作用。
▲深海鱼
鱼类胆固醇含量一般为mg/g,但鱼子中含量较高,如鱼子胆固醇含量为mg/g。蟹、河虾等脂肪含量约2%,软体动物的脂肪含量平均为1%。
3.矿物质
鱼类矿物质含量为1%~2%,含量 的是磷,占总灰分的40%左右,钙、钠、氯、钾及镁含量也较丰富。钙的含量较畜、禽肉高,为钙的良好来源。海水鱼类含碘丰富。此外,鱼类含硒也较丰富,如白条鱼、鲤鱼、泥鳅、青鱼、鲑鱼、鲈鱼、带鱼、鳗鱼和沙丁鱼中锌含量均超过2.0mg/g。
河虾的钙含量高达mg/g,虾类锌含量也较高;河蚌中锰的含量高达59.6mg/g,蚌和田螺中铁含量较高。软体动物中矿物质含量为1.0%~1.5%,其中钙、钾、铁、锌、硒和锰含量丰富,如生蚝锌含量高达71.2mg/g,蛏子13.6mg/g,螺蛳10.2mg/g,海蟹、牡蛎和海参等的硒都超过50ug/g。
4.维生素
鱼类肝脏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也是维生素B2的良好来源,维生素E、维生素B1和烟酸的含量也较高,但几乎不含维生素C。
软体动物维生素的含量与鱼类相似,但维生素B1较低。另外贝类食物中维生素E含量较高。
三.补充优质蛋白质,怎么选择肉类食品?
1.优先选择鱼和禽
优先选择水产类(如:鱼、虾、贝)和禽肉类(如:鸡、鸭、鹅),少选择畜肉类(如:猪、牛、羊)。平时要少吃红肉,常吃白肉。
红肉主要包括猪、羊、牛、驴等家畜的肉,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酸,过量食用会增加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红肉摄入量 控制在50g以内。
白肉包括鸡、鸭、鱼等,相对而言,脂肪含量少、蛋白质含量更高,且含有的蛋白质 酸组成与人体所需的 酸更接近,更利于消化吸收。尤其是鱼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控制血脂,对保护心脑血管更有帮助。
建议肉类摄入的顺序:"没有腿两条腿四条腿",同时各种肉类交替食用,这样才能均衡营养。
2.选瘦不选肥
肥的畜肉,脂肪含量较多,能量密度高,摄入过多往往是肥胖、心血管疾病和某些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但瘦肉脂肪含量较低,矿物质含量丰富,利用率高,因此应当选吃瘦肉,少吃肥肉。例如选鱼虾类,选瘦畜肉类(如:里脊肉、腿肉、后臀尖肉)、去皮禽肉类(如:鸡、鸭),不选肥肉、五花肉、前臀尖肉、肘子肉等。一些内脏(如:猪肠、猪脑)也要少吃。
3.少吃加工肉制品
例如熏香肠、熏火腿、灌肠、培根、腌腊肉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要少吃。世卫组织将加工肉列为一级致癌物,建议 不吃。
加工肉中含有一定量的亚 盐,可能会产生微量致癌物亚硝胺,增加癌症风险;而且一些加工肉制品中还可能添加了防腐剂、增色剂等,会加大肝脏、肾脏负担,多吃易损害肝肾功能。
而像腊肉、咸肉等盐过量,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且其中产生的亚 盐,会间接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
4.注意烹饪方式
尽量少用煎、炸、烤的方式。
富含蛋白质、脂肪的食物在℃以上会产生杂环胺类、多环芳烃类等一类致癌物;建议选择炖、煮、蒸等烹饪方式,既可增加口感,又可减少营养素丢失。
5.合理控制食用量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版)的建议,鱼、禽、蛋类和瘦肉摄入要适量,成人每天~克,每周 吃鱼2次或~克,蛋类~克,畜禽肉~克。
▼食物标准份量示意图
内脏食物每个月2-3次,每次25克左右。猪脑、鱼子等胆固醇含量很高,尽量少吃或不吃。
补充优质蛋白,怎么选择肉类食品?↓↓↓↓↓↓参考文献:
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版)》
2.《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8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