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救国的联想佳沃

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81211/6706990.html

这几天,联想的事儿有点熄火了,这里只能蹭点末尾流量。不过今天这篇文章,并没有深入探讨联想背后的是非的打算,仅仅只是以三文鱼养殖为切入点,聊一聊中国头部水产企业在新环境和新形势下所选择的发展路线。

这家企业就是联想控股旗下的专注于农业和食品的佳沃食品(A股上市企业),这家在国内名不见经传的水产业后来者,已经摇身一变,通过收购国内外知名水产企业,成功跻身全球头部水产企业,填补了我国在国际水产巨头俱乐部长期缺席的空白。

年,佳沃食品凭借旗下的智利三文鱼养殖企业AustraliasSeafoods、水产加工企业澳大利亚KailisBros和青岛国星,跻身年收入超10亿美元梯队。而据相关媒体统计,年,全球仅有25家水产企业的收入超过10亿美元。当然,今年因为疫情关系,佳沃的数据会失色不少。

在具体展开之前,不得不先说一说我国,这个全球水产养殖业“一哥”的尴尬处境。

家财万贯,带鳞的也不算

我国年养殖水产品总量为万吨,占全球养殖水产品总量的60%以上,妥妥的世界第一,但如果细看一下养殖结构图的话,就会发现,这一哥的“水分”太大了。

万吨里面,有万吨是以四大家鱼等为主的淡水鲤科鱼类,主要肩负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口粮的重任,虽然产量高,但经济价值上不去。

万吨是海产品,其中70%是贝类,12%是藻类,鱼类只占到8%,也就是万吨,产量并不高,而且虽然近几年,像石斑鱼、黄尾鰤、军曹鱼等中高端鱼种的产量也开始上来,但大头还是大黄鱼、金鲳鱼等中低端鱼种,再加上内部竞争激烈,整体的经济价值也不算太高。

淡水鱼类养殖产量早已经远超自然水域的捕捞量,可养殖的海产品,产量却一直卡在了瓶颈处。万吨的年产量实在是不够看,因为我国光一条带鱼的年捕捞量就接近万吨;北欧小国挪威每年的三文鱼产量也已经接近万吨。

总结一句话,我国现阶段水产业最大的问题:本该创造更多效益的海水养殖,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的同时,整体经济效益和产量都没有上去。

都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这句老话原本是用来吐槽传统畜牧业吃力不挣钱的,可这话也同样适用于现阶段的中国水产养殖业,养鱼,特别是养海水鱼,并不比养猪养鸡来得更轻松和赚钱。

由于参与门槛低,都是散户参与者,而且整个行业缺乏规范,地方的管理也跟不上,再加上水产养殖业,特别是海水养殖业,本就是高风险行业,极端天气和市场的不确定性给了养殖户和企业埋了各种“雷”,养鱼就像是炒股,赚大钱的少,你一天不离开,就不知道自己是亏是赚。

因为各种原因,我国的水产养殖业一直以来,走的基本是“粗放型”路线,发展靠摸索,啥赚钱搞啥,虽然发展时间也不算短了,但就是很难形成像挪威的三文鱼养殖业那样既有规模,又有行业规范的成熟型产业。

我国水产业积弱的另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缺乏头部企业。在我国A股水产板块中,10家水产品上市公司平均总市值不到30亿元,市值总和还不及挪威三文鱼巨头美威市值的四分之一,真的是非常尴尬了。

更艰难的是,激烈的国内(海外)竞争依旧,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却要面临越来越严格的政府监管,比如重新规划自然养殖区域和制定废水排放规则等,而且随着国内人口红利的消失,直接导致了养殖成本的持续性上升。都说有挑战就存在机遇,但在如此不利的大环境下,水产企业想要做大做强,路反而越走越窄,难度也越来越大。

花近10亿美元,买下一整条三文鱼全套产业链

联想控股旗下的佳沃食品一上来,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很高的标准,目标是成为全球头部的水产企业,当然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佳沃的选择是买,买,买。

原因自然不全是因为最终控股方是联想,而联想就是靠收购发家的,实在是因为做水产不易,再加上佳沃本身并没有一定的水产业基础,只能靠资本收购来进行布局。

佳沃食品最著名的一次收购,就要数年,斥9.22亿美元巨资,全资收购智利大型三文鱼生产商AustraliasSeafoods。这事儿在当时的水产圈那绝对是爆炸性的新闻,只是圈外的水花就小很多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iyua.com/dyzq/123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